CBETA漢文大藏經:《選佛譜》卷第五

〇第九 增上慧學門(凡八位)

譜曰:
戒如捉賊,定如縛賊,慧如殺賊。故次定之後,應明慧學。一切外道,乏出世慧,故雖修戒定,不出生死。一切二乘,無中道慧,故雖出生死,不達法源。然戒學、定學兩門,如住毗尼而不動,善能滅諍。後三妙門、十六特勝,乃至超越三昧之中,已有出世正慧。念清淨戒、無上道戒,及王三昧,已有中道實慧,而今更分別者。須知三乘一乘所修戒定,一往是同。祇由緣理之慧,有偏有全、有漸有頓,致使同一戒定,收功永別也。 又眾生根性,或由事以入理,或由理以得事。若由事入理者,名為行行,卽於戒定之中,具足智慧,仍以戒學、定學彰名。若由理得事者,名為慧行,卽於慧學之中,具修戒定,仍以慧學受稱也。

1.發聲聞心

譜曰:
聞佛說法音聲,知生死苦,欲斷其因,慕寂滅樂,勤修其道,是名發聲聞心。生死苦者,地獄有燒煮殘害之苦,畜生有互相吞噉之苦,餓鬼有長劫飢虛之苦,修羅有戰諍損傷之苦,人道有生、老、病、死、怨憎會、愛別離、求不得、五陰盛苦,諸天有五衰相現、還墮惡趣之苦,無色有窮空不歸、便入輪轉之苦。略說三界二十五有,無非是苦,更無真實樂處也。 生死因者,由見思惑所發,善、惡、不動諸有漏業,皆是三界受生因也。 寂滅樂者,三界惑業因盡,則三界果報亦亡,色心俱滅,大患永盡,真空湛寂,不受輪迴苦也。 出苦道者,戒能永斷惡業,定能出離散善,慧能破除虛妄我執,永斷見思煩惱也。由知苦故,方肯斷集。由慕滅故,方肯修道。但求自度,不顧他人,故名為小乘也。 (那那)等三,見思重故,須修五停。(阿阿)則稍能伏惑,為別相念。(阿彌)則功行漸加,為總相念。(彌彌)、(阿陀),則已得正勤,故為煖位。(彌陀)則修如意足,故為頂位。(陀陀)則五善根生,故為忍位。(那佛)則五力增長,雖是有漏,能通無漏,故為世第一位。(謨佛)則斷見存思,故為初果。(阿佛)則漸捨欲習,故為二果。(彌佛)則離欲純善,故為三果。(陀佛)則定慧具足,故為四果。(佛佛)則迴向大乘,蒙佛接引。故准《十六觀經》,當得中品上生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