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BETA漢文大藏經:《選佛譜》卷第六

〇十三圓教位次門

圓十住位

譜曰:
言分證卽佛者,謂十住、十行、十迴向、十地、等覺,共四十一聖位也。有謂頓悟卽佛,無復位次之殊。又謂頓悟初心,卽是究竟圓極。而有四十二位者,是化鈍根,方便立淺深之名。又有謂初頓悟至十住,卽是十地,而說有十行、十迴向。十地者,是重說耳。智者大師判云:「諸解悉是偏取。」 然平等法界,尚不論悟與不悟,孰辨淺深,旣得論悟與不悟,何妨論於淺深。究竟大乘,無過《華嚴》、《大集》、《般若》、《法華》、《涅槃》,雖明法界平等,無說無示,而菩薩行位,終自炳然。 《大論》云:譬如入海,有始入者、到中者、至彼岸者。《普賢觀》云:大乘因者,諸法實相。大乘果者,亦諸法實相。論諸次位,非徒臆說 。(文)今依此義,故於分證佛中,仍分住、行、向、地、等覺之殊也。
問:旣分四十一位,何不廣列,如別教耶?
答:為破行向地為重說,故須略明階次。為顯圓人善超,一念便能開示悟入,不同別教歷別艱辛,故不須廣列也。 今先明十住者,初發心住,乃至十灌頂住,名不異別,義亦永殊。別教用無生觀,初住斷見,七住盡思,十住僅斷界內塵沙。 今用圓妙一心三觀,直斷一品無明而入初住,卽能百界作佛,八相成道,與別教歡喜地齊。故《華嚴》云:「初發心時,便成正覺。成就慧身,不由他悟。清淨妙法身,湛然應一切。」(文) 慧身,卽般若德,了因慧心開發也。妙法身,卽法身德,正因理心開發也。應一切,卽解脫德,緣因善心開發也。如此三身三德發得本有,故名初發心住。次從二住以去,各斷一品無明,各增一分三德,乃至十住,便齊別教十法雲地,譬如月體,雖無增減,而黑相漸減,則白光漸增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