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BETA漢文大藏經:《選佛譜》卷第六

〇十四 淨土橫超門(凡十三位)

譜曰:
佛土有四:
一者、凡聖同居土。是五濁重者所感,則雜有四惡趣苦,名之為穢,如娑婆世界等。若復五濁輕者所感,則純是人天善侶,名之為淨,如西方極樂等。
二者、方便有餘土。若從析空拙度得生,則沈空滯寂,名之為穢。若從體空巧度得生,則見佛聞法,名之為淨。
三者、實報莊嚴土。若從次第三觀所感,則雖證道同圓,而無明習重,智慧稍鈍,名之為穢。若從一心三觀所感,則雖法界無別,而無明習輕,智慧猛利,名之為淨。
四者、常寂光土。若約別教,則僅斷十二品無明所顯,未盡法源,名之為穢。若約圓教,則是斷盡四十二品無明所顯,究盡體性,名之為淨。然此四土,有豎、有橫。
若以自修行力,斷盡見思,方出同居而入方便。斷盡塵沙,兼破無明,方出同居、方便而入實報。斷盡無明,方出同居、方便、實報而入寂光,卽名為豎。
若仗阿彌陀佛願力,未斷見思,卽能出娑婆穢,生極樂淨。旣生極樂,卽於彼土得證方便、實報、寂光三種淨土,不必捨身受身,然後證入,故名為橫也。
約四教分別者:
藏教:析空觀成,出同居穢,入方便穢,不能生同居淨,況生方便淨耶?
通教:體空觀成,出同居穢,入方便淨,然不能於未斷惑前生同居淨。
別教:知有他方佛國。十信位中,若能發願往生,卽生同居淨土。若不發願,仍不得生。十住、十行、十向,能生方便淨土。十地等覺,僅能生實報穢。教道妙覺,僅能證寂光穢。
圓教:五品觀位,若能發願,任運感同居淨土中三品生。若不發願,則未必生。圓十信位,若能發願,任運感同居土上三品生,卽便橫證方便淨土。旣悟無生,亦卽橫證實報、寂光二種淨土。若不發願,須至七信。方任運生方便淨土。唯初住以上,無論發願與否,任運分證實報、寂光兩種淨耳!是故設依自修行力,則四教並名豎入。唯依阿彌陀佛願力,始可橫超也。
問:十惡猛心,人天小善,苟能懺悔、迴向、發願,皆得往生極樂世界,何謂藏通二教不生西方?
答:藏通二教,不聞他方佛名字故。若得聞我阿彌陀佛萬德洪名,懺悔、迴向、發願往生,卽屬別圓二教所攝機故。
問:圓教法門,不縱不橫,何得亦名豎入?
答:不縱不橫,乃約所詮理諦,幷稱理所修妙觀言耳。至如六卽辨位,分毫不濫,豈非豎義?故唯淨土方得名橫超也。
問:藏通二教,旣不得生,何故彼土仍有證小果者?
答:《往生論》中,曾辨此議,謂由臨終迴心發大乘願,方得生彼。旣生彼已,阿彌陀佛順其小習,為說苦、空、無常、無我等法,令其卽證小果,旋卽迴心入大乘法。不同此土定性聲聞,故曰二乘種不生也,思之!

1.淨土疑城

譜曰:
《大寶積經˙無量壽如來會》云:「佛告彌勒:若有墮於疑悔,種諸善根,希求佛智、普徧智、不思議智、無等智、威德智、廣大智,於自善根,不能生信。由聞佛名,起信心故,雖生彼國,於蓮華中不能出現,於五百歲,不見佛,不聞法,不見菩薩及聲聞眾,不得供養奉事諸佛,不得問於菩薩法藏,遠離一切殊勝善根。往昔世中過失盡已,然後乃出。當知疑惑為大損害。」(文) 由此觀之,卽是信他而不信自,未開圓解,但持佛名以種善根之所致也。然亦永離退緣,遠勝非非想處多矣!故一遇(佛),卽得見佛聞法,證入別、圓諸位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