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BETA漢文大藏經:《選佛譜》卷第四

〇第八 增上定學門

4.九想觀

譜曰:
按《禪波羅密》,出世間禪有二:一對治無漏、二緣理無漏。
緣理者,卽是四諦、十二因緣、真空正觀,緣理斷惑,名為慧行。(應是出世慧學所攝。)
今明對治,乃是緣事起行,破諸煩惱,名為行行,復分為二: 一、壞法道。善修之者,發真無漏,成壞法阿羅漢。 二、不壞法道。善修之者,成不壞法大阿羅漢。 先明「壞法觀」,凡有三種: 一者,行人心厭六欲(一威儀欲、二言語欲、三形貌欲、四色欲、五細滑欲、六所著人相欲),猶如怨賊,故修九想以為對治。 二者,作九想時,雖破壞六欲,而多生恐怖。若修八種正念,恐怖卽除。 三者,旣貪欲心薄,又無恐怖,欲斷三界結使,卽應進修十想。十想成就,便殺結賊,成阿羅漢。是人旣壞滅欲界身相,不能具足三界觀鍊熏修、三明八解,故名壞法觀也。 初明九想者:一脹想、二壞想、三血塗想、四膿爛想、五青瘀想、六噉想、七散想、八骨想、九燒想。 復以死想為初方便,此法能轉不淨中淨顛倒想,能破婬欲諸煩惱賊。然利根者,則懸心存想死脹等事,悉得成就。
若鈍根人,懸作不成,必須見人初死,至尸所,取是相已,繫心修習。旣見相分明,心想成就,卽發三昧。於後雖離死尸,隨想卽見。修此九想,必須增想重修,令觀行熟利。隨所觀時,心卽與定相應,想法持心,無分散意,此則能破六欲,除世貪愛。
謂初死想,破威儀、言語二欲。
次脹想、壞想、噉想,破形貌欲。
次血塗想、膿爛想、青瘀想,多破色欲。
次骨想、燒想,多除細滑欲。
九想通除雜欲,及所著人相欲。噉想、散想、骨想,偏除人相欲。殘噉離散白骨中,不見有人可著故,以是能破欲結,亦薄瞋癡、三毒薄、九十八使山皆動,漸漸增進,以金剛三昧摧結使山,得三乘道。
又若善修九想,卽具十想。又九想卽是菩薩摩訶衍。又不淨觀中,卽能成就一切佛法也。
(那那)等三不行者,修無漏觀,必捨欲纏故。餘皆例前可知。